7月,地产销售经理阴霾着的脸,对着空荡的样板间叹息:“7月看房客户比上月又少了两成,价格一降再降还是难动。”这一场景恰是当前中国楼市的缩影。
8月15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5年1-7月全国房地产市场数据,揭示行业仍在深度调整中艰难前行。
数据持续探底,下行压力陡增
今年1-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53580亿元,同比下降12.0%,住宅投资同步下降10.9%。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滑19.4%,尽管降幅较1-6月微收窄0.6个百分点,但总量仅35206万平方米,凸显房企投资意愿持续低迷。更严峻的是,销售端呈现“量价齐跌”: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4.0%,销售额下降6.5%,销售均价同比下跌2.6%,房价下行压力持续积聚。
7月单月数据尤其令人忧心:商品房销售额同比骤降14.1%,销售面积下降7.8%,降幅较6月分别扩大3.3和2.4个百分点。与历史同期相比,今年7月销售额和销售面积仅相当于2019年的43%和44%,创2022年以来新低。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(国房景气指数)跌至93.34,持续处于较低景气区间。
房价分化加剧,一线城市补跌
70城房价数据折射市场分化加剧:新房价格同比降幅连续9个月收窄至-3.4%,但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却连续3个月领跌,7月环比下降1.0%,跌幅显著高于二三线城市。这种分化反映资产价格正在经历深刻重估——核心区域新房因稀缺性仍具韧性,而前期估值偏高的一线二手房则在市场下行中加速价值回归。
房企资金链紧绷,到位资金持续恶化
1-7月房企到位资金同比下降7.5%,其中国内贷款勉强维持0.1%微增,但定金及预收款、个人按揭贷款分别下降9.9%和9.3%,显示销售回款不畅正加剧现金流压力。7月单月到位资金同比降幅达15.8%,较6月扩大6.1个百分点,融资规模仅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48%,创近年新低。在销售疲软与债务到期双重挤压下,房企“造血”能力持续衰减。
中美博弈的宏观冲击对楼市叠加负面影响
当前地产下行不仅源于行业周期调整,更纠结于中美战略竞争的大背景。2025年初美国对华加征10%关税,据测算可能导致中国对美出口增速下降12个百分点,拖累GDP增长约0.3个百分点。更严峻的是,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已突破历史峰值,研究表明该指数每上升10点,将导致6个月后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0.9个百分点。
这种负面冲击通过三条路径传导至中国楼市:
地方财政承压:每千亿美元贸易顺差缩减对应1.2万亿元地方财政缺口,东莞工业用地出让收入下滑37%即是缩影;
外资撤离冲击商业地产:苏州工业园区空置率攀升至28%,北京CBD写字楼资本化率大幅波动;
居民收入预期转弱:间接抑制购房能力与信心,三四线城市“零首付”政策刺激效果转瞬即逝。
面对行业深度调整,政策端正多措并举,房地产转型出路:
需求端松绑:北京解除五环外限购打响第一枪,预计上海、深圳近期将跟进宽松政策;
金融支持加码:5年期LPR有望降至2.5%左右,降低购房成本;
存量消化创新:中央推动“收储存量商品房作保障房”,杭州、成都试点现房销售提升信心。
更深层的转型已在推进:房企加速从“高周转”转向“精品化+轻资产运营”,代建、物业、长租公寓成新增长点。万物云物业管理收入占比突破22%,碧桂园收缩海外资产聚焦大湾区旧改,揭示行业正在价值重锚。
房地产的未来走向:分化复苏与战略重构
2025年下半年楼市将呈现三大特征:
区域分化加剧:20%的核心城市(一线、强二线)将占据80%优质交易量,非核心城市进入长期调整;
政策理性加强:不再追求短期量价反弹,而是通过保障房、城市更新实现“软着陆”;
全球价值链重塑:海南自贸港仓储物流租金两年涨120%,雄安新区吸引37家央企入驻,揭示新空间机遇。
我们看到,暮色中的陆家嘴,写字楼灯光零星亮起,而一江之隔的前滩国际社区却新盘频开。这幕局部的灯影交错,却反射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剧烈重构——中美贸易战的关税清单与央行的降息公告,同样牵动着千万家庭的购房决策。当7月一线城市二手房价加速补跌时,北京悄然打开五环外限购闸门,预示着一场更大范围的松绑正在酝酿。楼市这场寒冬终将过去,但解冻后的春天,必定属于那些率先完成轻资产转型、拥抱精品战略的有准备的先行者。
配查查-网上的股票配资怎么样-股市策略配资-配资靠谱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